《后赤壁赋》与《前赤壁赋》的“叠合”与“互文”
杨朴1; 杨旸2
2019-05-20
发表期刊吉林师范大学学报(人文社会科学版)
ISSN2096-2991
卷号47期号:03页码:88-98
摘要以往对苏轼赤壁文的研究,缺乏整体观照,缺乏系统研究。"叠合"与"互文"作为原型批评方法的两种,以整体观照的视角重新审视文本之间的相似性与相异性,实现对苏轼赤壁文内在结构和整体脉络的重新勾画,实现以文本研究复现苏轼心理历程和情感模式的目标,拓宽孤篇研究的视域。以此方法研究苏轼的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《前赤壁赋》《后赤壁赋》三篇赤壁文,发现《后赤壁赋》的赤壁是从《前赤壁赋》而来的,是对《前赤壁赋》的重写和改写,《前赤壁赋》是对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的重复。苏轼反反复复表现的赤壁、明月、酒、歌唱等意象,这些意象的重复就构成了象征意义的重复,象征意义的重复则非常突出地表现出一种思想情感的重复,甚至表现出一种思想情感的原型模式。三篇文本存在的一致性和差异性,形成了一个前后有内在思想联系的文本结构,表现了苏轼从人生逆境完成精神突围的过程:《赤壁怀古》表现了理想不能实现的悲观情绪;《前赤壁赋》表现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二元对立与苏轼情感的挣扎;《后赤壁赋》则表现了苏轼皈依出世道家思想的倾向。
关键词互文 叠合 原型
URL查看原文
语种中文
资助项目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(编号:2018JD57)
原始文献类型学术期刊
文献类型期刊论文
条目标识符http://ir.library.ouchn.edu.cn/handle/39V7QQFX/707
专题国家开放大学
作者单位1.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;
2.国家开放大学实验学院
推荐引用方式
GB/T 7714
杨朴,杨旸. 《后赤壁赋》与《前赤壁赋》的“叠合”与“互文”[J].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(人文社会科学版),2019,47(03):88-98.
APA 杨朴,&杨旸.(2019).《后赤壁赋》与《前赤壁赋》的“叠合”与“互文”.吉林师范大学学报(人文社会科学版),47(03),88-98.
MLA 杨朴,et al."《后赤壁赋》与《前赤壁赋》的“叠合”与“互文”".吉林师范大学学报(人文社会科学版) 47.03(2019):88-98.
条目包含的文件
文件名称/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
《后赤壁赋》与《前赤壁赋》的“叠合”与“(1746KB)期刊论文出版稿暂不开放CC BY-NC-SA请求全文
个性服务
查看访问统计
谷歌学术
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
[杨朴]的文章
[杨旸]的文章
百度学术
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
[杨朴]的文章
[杨旸]的文章
必应学术
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
[杨朴]的文章
[杨旸]的文章
相关权益政策
暂无数据
收藏/分享
相关推荐
神圣与世俗的对立与冲突——《红楼梦》主题的重新探讨
《再别康桥》整体“旋律”的情感意味
女性文明的象征符号——熊陶尊造型意义的文化解读
牛河梁女神庙的真相再揭秘——记文学人类学家与考古学家的一次对话
萨满的“二神转”及其神话原型
萨满的“野人舞”及其神话原型
所有评论 (0)
暂无评论
 

除非特别说明,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,并保留所有权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