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古代朝阳佛教文化兴盛的原因及历史地位 | |
任红1; 里蓉2 | |
2009-07-15 | |
发表期刊 | 辽宁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
![]() |
ISSN | 1002-3291 |
卷号 | 37期号:04页码:111-115 |
摘要 | 朝阳在前燕至清代的1500多年间,一直是东北亚地区的佛教圣地和佛教文化传播中心,并对中原和东北亚佛教的交流与发展起过重要桥梁作用,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。历史上,朝阳有东北最早的佛教寺院——龙翔佛寺;有比唐玄奘还早200多年的去西天取经第一人——昙无竭;在北塔和南塔中,分别发现了释迦牟尼佛舍利和锭光佛舍利。朝阳悠久灿烂的佛教文化历来备受学界关注,本文拟从佛教在古代朝阳传播的历史进程中,分析佛教文化在古代朝阳发展兴盛的原因及其历史地位。 |
关键词 | 朝阳 佛教文化 传播 纽带 地位 |
URL | 查看原文 |
语种 | 中文 |
原始文献类型 | 学术期刊 |
文献类型 | 期刊论文 |
条目标识符 | http://ir.library.ouchn.edu.cn/handle/39V7QQFX/97443 |
专题 | 国家开放大学 |
作者单位 | 1.朝阳广播电视大学; 2.辽宁省档案局(馆)利用处 |
推荐引用方式 GB/T 7714 | 任红,里蓉. 论古代朝阳佛教文化兴盛的原因及历史地位[J]. 辽宁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,2009,37(04):111-115. |
APA | 任红,&里蓉.(2009).论古代朝阳佛教文化兴盛的原因及历史地位.辽宁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,37(04),111-115. |
MLA | 任红,et al."论古代朝阳佛教文化兴盛的原因及历史地位".辽宁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 37.04(2009):111-115. |
条目包含的文件 | 条目无相关文件。 |
个性服务 |
查看访问统计 |
谷歌学术 |
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|
[任红]的文章 |
[里蓉]的文章 |
百度学术 |
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|
[任红]的文章 |
[里蓉]的文章 |
必应学术 |
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|
[任红]的文章 |
[里蓉]的文章 |
相关权益政策 |
暂无数据 |
收藏/分享 |
相关推荐 |
除非特别说明,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,并保留所有权利。
修改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