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表现的“日常性”与文本表达的“作者性”——论中国“第六代”导演电影风格特征 | |
邹璿1; 陈维2 | |
2009-04-28 | |
发表期刊 |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
![]() |
ISSN | 1003-6644 |
卷号 | No.114期号:02页码:166-168 |
摘要 | 中国"第六代"导演的电影作品在题材内容上有着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"日常性"类似的特征,这是由具体的社会历史环境决定的。在表达方式上的特征则与法国新浪潮电影"作者性"相似。前者是存在主义哲学思潮影响下的产物,而后者则是中国"第六代"导演挣脱"第四代"、"第五代"导演"宏大历史叙述"方式后自由表达的结果。当然,由于政治经济环境、文化传承以及全球化的影响等,致使"第六代"导演的电影作品无论在形式、内容还是艺术境遇方面与二者相比也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。只是当我们在共时的层面将他们进行横向审视时,仍然能够发现其"日常性"与"作者性"方面的突出特征。 |
关键词 | 日常性 作者性 第六代导演 电影风格 |
URL | 查看原文 |
语种 | 中文 |
原始文献类型 | 学术期刊 |
文献类型 | 期刊论文 |
条目标识符 | http://ir.library.ouchn.edu.cn/handle/39V7QQFX/97745 |
专题 | 国家开放大学贵州分部 |
作者单位 | 1.贵州民族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; 2.贵州广播电视大学文科部 |
推荐引用方式 GB/T 7714 | 邹璿,陈维. 内容表现的“日常性”与文本表达的“作者性”——论中国“第六代”导演电影风格特征[J].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,2009,No.114(02):166-168. |
APA | 邹璿,&陈维.(2009).内容表现的“日常性”与文本表达的“作者性”——论中国“第六代”导演电影风格特征.贵州民族学院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,No.114(02),166-168. |
MLA | 邹璿,et al."内容表现的“日常性”与文本表达的“作者性”——论中国“第六代”导演电影风格特征".贵州民族学院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 No.114.02(2009):166-168. |
条目包含的文件 | 条目无相关文件。 |
个性服务 |
查看访问统计 |
谷歌学术 |
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|
[邹璿]的文章 |
[陈维]的文章 |
百度学术 |
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|
[邹璿]的文章 |
[陈维]的文章 |
必应学术 |
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|
[邹璿]的文章 |
[陈维]的文章 |
相关权益政策 |
暂无数据 |
收藏/分享 |
相关推荐 |
除非特别说明,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,并保留所有权利。
修改评论